微信扫码,服务咨询
鲲鹏新闻

kunpeng news

3年内所有供应链物流企业都得做好这件事!低碳浪潮势不可挡

发布时间:2024-06-05 浏览量:146

全球正携手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时代。随着“双碳”目标的明确提出、资本市场ESG信息披露要求逐步从自愿转向强制绿色,低碳已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新交通”下新能源供应链体系如何搭建?如何适应并利用好当前的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企业如何才能切实实践低碳经营、走好循环经济模式?资本视角里中国还存在哪些碳中和产业机遇?……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国内物流供应链企业亟需了解、挖掘并落地实践的问题。

5月31日,由罗戈网物流沙龙主办,特来电承办的2024年第三届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在会上,来自特来电、清新资本、智慧货运中心、安得智联、震坤行、京东物流、地上铁、海珀特、顺丰科技等行业和企业的大咖们,就上述问题以及企业在绿色低碳实践中的理解、思考和行动进行了分享。

在智慧货运上探索十年的智慧货运中心,一直将打造合规、高效、可持续的中国物流货运行业,降低全球碳排放作为目标。

智慧货运中心中国区主任王波勇介绍其联合企业、行业组织、专家共同开发的GLEC框架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公认的计算和报告多模式物流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框架,被200多家跨国企业采用,能够为跨国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提供协同、高效和透明计算和报告物流碳排放的原则和方法。

那么作为一家物流企业要怎么推动低碳可持续供应链构建呢?安得智联CPO兼董秘林泰恩介绍安得智联为此建立了一套三位一体的绿色供应链体系,通过自动化仓储、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运配、可循环包装等方式实现低碳转型。

比如生产端,通过精益物流实现上下游产销协同大幅降度库存;履约端提供一盘货解决方案,将商流与物流分离,用最短的链路、最少的库存、最优的配送路径、最快的时效完成交付;在配送端通过智慧化系统和遍布全国4000+送装网点、4万+送装工程师打造送装一体极致体验等。

以自动化仓储为例,安得智联已经能够帮助合作方提升5倍坪效、节省人力37.5%、黑灯节能15%以上,动能回收节点20%。

“未来范围三将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京东物流低碳产品专家王秭认为在产品零售业,企业的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相对较低,但是其价值链范围三排放,由于无法直接控制排放源,因此无论从一级数据源的获取到碳足迹计算都变得非常艰难。“主要是供应链太长,存在很多盲区,因此企业对范围三披露不够。”王秭预测后续产品碳足迹将进入电子碳护照时代。

目前京东物流发布了“共享Carbon”分配原则,希望从数据管理到数据治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当前其关注的重点主要在绿色包材、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三方面。为此,京东物流建设SCEMP碳管理体系,通过统一标准构建和数字化手段降低客户选择和使用成本。

比如其帮助某电子产品客户选择电动二轮车进行O2O的C端配送项目上,通过数字化碳管理系统,进行最优路径规划、运输工具选择等进行数据指导下的减碳技术实施。在2023年全年获得了相较于基准线减少199吨CO2e、减碳能力超过90%的成绩。

未来,王姊表示京东物流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建共同碳目标、统一碳标准、低碳技术、绿色采购、公平过渡的气候韧性供应链。

顺丰从2021年就开始了碳认证、碳系统建设,通过减碳底盘、减碳行动、减碳延展三个方面为客户提供全系统、一站式、多场景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服务。目前已经连续3年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是物流业唯一连续上榜企业。

减碳底盘上,其通过丰和碳管理平台的碳核算、碳规划、碳减排、碳抵消、碳认证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景化碳数据一站式管理。

减碳行动上,顺丰通过多元举措助力减碳目标达成。比如减碳运输上借助绿色陆运、铁路运输、绿色航空、绿色枢纽等绿色运输资源和能力助力客户绿色减碳;在绿色仓储上,顺丰打造绿色仓储,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等方式,促进物流中转效率与节能效益的提高,降低物流中转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包装上,顺丰有自己的绿色研究院,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多场景、多种减碳路径的绿色包装及运营服务等。

减碳延展上,顺丰凭借绿色品牌影响力,搭建绿色生态体系,携力实现品牌价值的升级。

对于未来,顺丰科技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负责人曾欢表态:到2030年,顺丰将实现碳效率提升55%、碳足迹降低70%的目标。作为积极推进和实施“双碳”战略的物流供应链标杆企业,顺丰深知绿色价值不止在自身,更将延伸至整个产业链。丰和平台的碳管理体系和精细化碳计算能力已向合作伙伴开放,以提升品牌商与物流商之间供应链服务场景下的碳信息透明度和精准度。叠加顺丰领先的物流行业绿色实践经验,携手客户加速低碳转型,共同推动行业向零碳未来迈进。

最近两年,低碳绿色相关政策变化特别快。尤其是国际标准ISO14083、GLEC框架3.0、WB/T 1135等的发布为物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提供了更标准化、更清晰、可度量的规范。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关注碳核算标准的符合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热门资讯

    暂无数据

咨询服务

400-909-8880 电话咨询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